首页 > 财经 > 财经要闻 > 正文

沐浴在监管阳光下 构建“现金贷”健康信用生态的五大畅想

文章来源: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7-05-16 15:57:13

 当监管的阳光照进来的那一刻,“现金贷”从业者早已做好了接受洗礼、沐浴重生的准备。

  进入4月以来,随着监管层对“现金贷”行业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,其实,对于“现金贷”来说,消费金融领域的旺盛需求,以及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监管关注,也令这个行业站在了向好发展的“最好时代”。

  监管,恰恰也是不少现金贷平台期盼已久的“甘霖”。对他们来说,净化行业向好发展的土壤以及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信用生态,不仅是监管目的,也是行业愿景。

  监管与机遇并行

  事实上,“现金贷”业务之所以引发监管关注,主要由于该行业在快速成长的2年内,频频曝出的风险事件令其从新生事物走到了如今的风口浪尖,成为民众及媒体的关注焦点。

  但面对我国目前大量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数亿人群,现金贷仍有很巨大的市场需求,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。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,截止到2016年底,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仅为4.96亿张,人均信用卡持卡量更是只有少得可怜的0.33张,相较于中国13亿的人口基数而言,上述数据显得 “微乎其微”。

  另有统计数据,在目前我国8亿适龄劳动人口中除去约2亿银行服务人群,除去2亿征信成本过高的低质量人群,中国未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人群保守估计约4亿人。

  而在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,“现金贷”等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弥补金融服务供给端的缺口的同时,也为金融供给体系的创新、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

 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毛宛苑就指出,2015年以来,消费金融公司紧抓国内需求持续增长,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发展机遇,正是互联网+思维变革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,内生实力不断增强,行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。

  数据也充分证明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整个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据网贷之家统计,过去一年网贷平台短期现金业务增幅约为12倍。其估测,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亿到10000亿元间。

  构建行业健康信用生态

  “现金贷”的当务之急是规范发展。包括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、互联网金融法律专家刘新宇在内的多位业界权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表达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几点期许:

  第一, 界定“现金贷”定义,确立资质。盈灿咨询分析师徐阳洋认为,关于“现金贷”目前还没有最标准的定义,因此监管层首先要对现金贷的概念进行界定,然后对现金贷平台实行统一集中管理。

  “未来,合规的现金贷产品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平台具有监管认可的资质。”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黄震也建议,“现金贷”平台应进行民间借贷登记备案,进一步规范行业登记备案制度。

  第二, 明确中间费用属性,不留灰色地带。目前,收取利息以外的服务费等中间费用,成为现金贷行业的普遍现状。“但是,这部分中间费用的属性是不清晰的。”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宇表示,不能混淆法律、法规、司法判例与监管口径,立法者、裁判者与监管者所站的角度不同,其所实施的规范性举措的内涵也略有差异。他认为中间费用到底属于何种性质,是否应该与借款利息合并算作借款人的总融资成本,并受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24%、36%的借贷利率所限制,还需要进一步界定和明确。

  第三, 差异化监管贷款额度,建立合理的利息模式。在我国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保护低于24%的借贷利率,不支持超过36%的借贷利率。但实际上,从业者普遍认为,虽然借款利息水平较高,但“现金贷”小额、超短期的放款特点,造成的“疯狂年化利率”只是一种假象。因此,盈灿咨询研报建议,可以对贷款利息进行差异化监管,当借款低于某一额度时,名义借款利息加上服务费,手续费等居间费用不能超过多少;当贷款高于某一额度时,贷款年化利率不能超过36%,这样既保障了现金贷平台的盈利,也防止借款人由于贷款信息不透明而遭骗。

  第四,有效的信用风险管控。风控本应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环节,但这在鱼龙混杂的“现金贷”行业,却是不少平台的“奢望”。薛洪言直言,对信用风险管控的漠视带来了诸多问题,如整个行业的不良风险大增,还有非法催收等问题。

  第五, 透明的信息披露规范。由于缺乏信息披露标准,从业机构和消费者之间仍存在不少信息盲点,以致于多头借贷、过度授信、隐形息费等行业乱象频出。

  黄震建议,“现金贷”行业使用标准合同增强法律效力,对其中利息、逾期罚则等关键信息应予以充分披露。”刘新宇也表示,应对出借人资金来源相关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,尽可能地从信息透明这个层面避免高息压力传导链条的风险;另一方面,在产品宣传中采取规范用语,避免带有误导性、欺瞒性的广告宣传,同时,对借款人需支付的利息、服务费等应进行明确的说明和区分。

  行业升级及业界呼声

  面对日渐趋严的监管,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,一场自我整肃、风控提升的行业升级战也在悄然进行。

  “在我国,大量的普通民众往往是没有信用记录的,如果不为这类人群构建信用历史,也就相当于将其推向高利贷的悬崖边缘。”在业界人士看来,建立无样本人群的信贷记录是意义深远的。

  一家在业界颇有口碑的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,从近几年平台的运营经验来看,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白领以及蓝领、灰领这一类有相对稳定但收入并不高的人群是平台的主要客户。

  “通过我们的监测发现,以年轻新白领为例,大城市高额的租房、交通成本,突发人情往来及部分产品消费等,这些急需短期资金周转的情况其实很普遍。”上述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坦言,了解现金贷服务群体的真正状态,为其提供便利、公开、透明的金融服务,正是现金贷行业当下在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
  正因为此,也有不少业界专家呼吁应为现金贷行业留存一定的生存空间。“不要‘一棒子打死’,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,应进一步明确准入门槛、业务红线等,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轨道。”一位权威观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。

  这位观察人士的观点直戳现金贷从业者心坎。行业清理是及时的,给予发展空间也是必要的。然而,现金贷利率红线要不要划?怎么划?却一直备受争议。

  在从业者看来,将通常的年化利率计算方法直接应用在现金贷产品,似乎并不具备参考性。“毕竟现金贷的一大特征就是短期,一般借款期限在一个月、15天甚至更短的时间。短期、小额,微额的特点,让现金贷的本息兑付相对能够承受。”上海一家现金贷平台高管直言,在这个行业,低于100%的年化利率根本玩不下去。所以,不少从业者认为,为现金贷行业划利率红线似乎是个伪命题。

  在利率红线还未落定的当下,给借款金额以及还款上限设定用户的“保护线”就显得尤为关键。

  “小额贷款平台运营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贷款逾期问题。无抵押、低手续费的现金贷要想控制风险、降低逾期率,保障资产端(银行和金融结构)的利益,风控是第一要义。”不少行业风控负责人表示。

  对于“现金贷”行业饱受诟病的“高额逾期费”,以及个别线下小贷平台违背道德伦理底线、刻意制造“逾期套利”现象,部分合规的现金贷公司率先在业内实行“对借款用户实施逾期封顶”的做法。

  “现金贷业务存在的基础是为用户解决金融需求,倘若单纯地把线下的交易搬到线上来,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帮助用户创造价值,那么平台就不具有存在的意义。”在业内知名现金贷团队眼中,“惠及所需,为用户创造价值”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。

  同时,业界也普遍认为,当下的监管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必要意义的,它将结束行业乱象,推动技术升级,助推行业向上向好发展。

  净化行业向好发展的土壤以及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信用生态,不仅是监管目的,也是行业愿景。

热门图片

图片精选